新闻通知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20)圆满落幕
2020-11-10 17:19:16
2020年11月6日-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主办,《管理世界》编辑部、《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期刊支持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20)在线上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数智时代的企业转型与组织重构”为主题,涵盖五场主题报告、四场工作坊、九场分论坛、六场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斯坦福大学、波士顿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伊利诺伊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海内外160余所院校的8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年度盛会。
出席本届论坛的嘉宾有:《管理世界》总编辑尚增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斯坦福大学Kathleen M. Eisenhardt教授、波士顿学院Michael G. Pratt教授、欧洲工商管理学院Quy Nguyen Huy教授、伊利诺伊大学Melissa Emily Graebner教授、香港科技大学Sam Garg教授。
11月7日上午8:30,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宣布论坛开幕。随后,《管理世界》杂志社总编辑尚增健教授致开幕辞。
图片1:毛基业院长宣布论坛开幕
图片2:尚增健总编致辞
主题报告
本届论坛邀请到多位世界顶尖质性研究学者,他们为在场听众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本届论坛的第一位主讲嘉宾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Kathleen M. Eisenhardt教授,Eisenhardt教授是案例研究领域最享誉全球的顶尖学者之一。她为本次论坛带来了题为“What is the Eisenhardt Method, Really”的主题演讲。围绕什么是“Eisenhardt Method”,Eisenhardt教授首先阐述了如何从案例中构建理论,然后分类并举例说明了Eisenhardt Method的适用情况。随后,Eisenhardt教授从“认识文献和提出研究问题”、“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和“写作”五部分展开,非常具体地说明了如何使用Eisenhardt Method。最后,Eisenhardt教授指出了案例研究本身所具备的洞察力和严谨性。
图片3:Kathleen M. Eisenhardt教授主题报告
第二位主讲嘉宾Michael G. Pratt教授来自波士顿学院,他担任管理学顶级期刊ASQ副主编。Pratt教授为本次论坛带来了题为“What is ‘Trustworthy’ Qualitative Research: Old Debates & New Solutions”的主题报告。Pratt教授从编辑和审稿人的角度出发,首先讨论了“值得信赖”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关于判断研究是否值得信赖的不同标准。接下来,Pratt教授分析了使用质性研究模板(如Eisenhardt Method、Gioia Methodology等)的利弊,强调质性研究的方法仍在不断发展,套用模板也会带来问题。最后,Pratt教授给出了“Methodological bricolage”的建议,即依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类型的质性研究方法。
图片4:Michael G. Pratt教授主题报告
第三位主讲嘉宾Quy Nguyen Huy教授来自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研究领域主要为战略变革和组织创新,已在ASQ、AMJ、AMR、SMJ等顶级管理学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此外,Huy教授还注重研究对管理实践的意义。Huy教授为此次论坛带来了题为“Fake New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 How to Improve the Odds of Publish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High Impact Management Journals(HIMJ)”的主题报告。首先,Huy教授认为,关于“质性研究很难在HIMJ上发表”的观点存在争议。高影响力的管理学期刊最强调理论贡献,而质性研究在做出高理论贡献上不存在劣势。其次,Huy教授对如何在HIMJ上发表论文给出了三点建议:关注重要的大管理问题;设计在学界、咨询和教学均有影响力的“Triple-Impact Research”;在数据收集之前阅读足够丰富的文献,避免做已经做过的研究。
图片5:Quy Nguyen Huy教授主题报告
第四位主讲嘉宾是来自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吉斯商学院的Melissa Emily Graebner教授,她以 “The Story Behind The Study: Caveat Venditor: Trust Asymmetries in Acquisitions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2009 AMJ Best Paper)”为题,分享了该论文从萌芽到发表的全过程。Graebner教授首先介绍了当时的选题方向和收集的数据。有趣的是,她已经在此基础上发表过两篇顶刊论文(分别是卖方的兼并决策和选择、买卖双方的兼并整合),而这篇论文以“买卖双方的兼并谈判”为第三个视角,主要探讨了买卖双方的信任不对称问题。她示范了如何充分挖掘数据,以及如何通过深耕一个研究领域实现高效产出。Graebner教授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AMJ的评审意见,以及自己如何回复评审者的质疑。最后,Graebner教授分享了论文写作和修改的心得:收集稳健的数据;不要把所有有趣的东西都放在第一篇论文里(如果后续还要发表同系列论文);修改过程耗费时间,需要保持耐心;阅读高质量的质性论文并形成归纳表非常有助于研究;尽管评审人的意见有可能不完全正确,但正是评审人的挑战和推动帮助她获得了这篇最佳论文。
图片6:Melissa Emily Graebner教授主题报告
第五位主讲嘉宾是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Sam Garg教授,他的文章发表在AMR、AMJ、SMJ、SEJ等高水平期刊。Garg教授为本次论坛带来了题为“Fostering a Positive CEO-Board Relationship Cycle in New Ventures”的主题演讲,他以自己的一篇工作论文为例,具体展示了开展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步骤。在这篇论文中,Garg教授研究了初次担任创业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如何学习与董事会建立积极的工作关系。他以4家创业企业为例,通过案例内分析和跨案例分析识别出了关键构念、关系以及基本逻辑论证。此外,在分析部分,Garg教授还在案例、现有研究和涌现的理论之间反复迭代比较。Garg教授的研究遵循了Eisenhardt Method,以案例的细颗粒度的分析和解释,展现了多案例研究的丰富、厚重,并诠释了多案例研究的适用领域和具体做法。
图片7:Sam Garg教授主题报告
分论坛&圆桌讨论
本届论坛共安排了九场分论坛与六场圆桌讨论,涵盖战略管理、创新与创业、组织与人力、财务会计、产业经济、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为来自海内外高校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思维交流和碰撞的平台。每场分论坛和圆桌讨论,作者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并和与会者在问答环节进行深入交流。为提高学习交流的效果,分论坛中还安排有专家点评环节,由案例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分论坛文章进行点评,并分享案例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在各分会场中,学者们参与积极,学术氛围浓厚。
图片8:分论坛
点评工作坊&与往届最佳论文作者对话
11月6日下午,本届论坛沿袭往届传统,在正式论坛前一天下午开设论文工作坊,邀请案例研究领域的专家对部分投稿论文进行深入点评。本次工作坊分为4场并行分会场,共计30篇论文报告,为历届论坛工作坊报告论文最多的一次,论文围绕“创业与创新”、“技术创新公司财务”、“信息化和营销”、“战略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等主题。此外,12位案例研究资深专家对工作坊论文进行了深度点评。
本届论坛在7日下午举行了“与往届最佳论文作者对话”。来自重庆大学的陈逢文、东北财经大学的单宇、和齐鲁工业大学朱晓红三位往届最佳论文获奖者,真诚地分享自己在做案例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和挑战。
最佳论文&最佳审稿人颁奖
本届论坛共收到176篇参会稿件,最终收入论文集 105 篇,其中分论坛报告 30 篇,圆桌讨论75篇。在此基础上,经程序委员会和匿名外审两轮评审以及三轮排序评审,共评选出最佳论文9篇。除此之外,还评选出最佳审稿人2名。8日上午,人大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向大会通报了本届论坛论文的评审流程、最佳论文和最佳审稿人的评选结果。
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单宇老师等的《数智赋能:危机情境下组织韧性如何形成?——基于林清轩转危为机的探索性案例研究》等9篇论文获得“最佳论文”。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王节祥老师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冲博士获得“最佳审稿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向最佳论文作者和最佳审稿人表示了衷心的祝贺。
图片9:最佳论文名单
图片10:最佳审稿人
中韩管理案例分论坛
11月8日下午,中韩管理案例分论坛顺利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伊志宏教授主持。首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毛基业院长致辞,对各位韩国参会嘉宾和海内外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接下来,韩国管理学会(Korean Academy Socie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KASBA)会长、东国大学(Dong-guk University)李永勉教授致辞,表达了对论坛主办方邀请的感谢。李会长表示,当前的新冠疫情既为韩国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会,如何改变原来的商业模式等以应对这种新常态成为了企业生存的关键。韩国浦项钢铁集团(POSCO)研究院Yong-Geun Kim教授、延世大学Kyung Min Park教授、嘉泉大学Sung Jun Jo副教授分别进行了论文报告,利兹大学宋继文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王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祝金龙副教授分别对三篇论文进行了点评,并与作者进行了交流探讨。
11月8日下午,本届论坛圆满完成各项既定日程目标,顺利闭幕。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始终弥漫在论坛各会场。与会代表相互碰撞学术思想,收获丰硕,受益匪浅。
为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本届论坛自举办13届以来第一次破例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在线上召开,创新了论坛的举办形式,继续为广大案例和质性研究学者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截止到2020年9月6日,论坛共收到来自海内外105所院校和企业的176篇稿件,全部都是研究型案例。投稿总量比去年略少,在历年的研究型案例来稿数量中位居第六,意味着疫情并未浇灭广大案例和质性研究学者的学习和交流热情。通过初评的稿件分别送191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双向匿名评审”,每篇论文邀请至少四位评审专家,至少回收两篇有效评审意见。最终收录论文集105篇,录取率为59.7%。其中分论坛报告30篇,录取率为17.0%。同时本届论坛创纪录的参会人数充分体现了线上论坛的优势,预示着案例论坛的空前规模和广泛参与,体现了国内管理学界对案例与质性研究的热情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