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工作坊专题】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4)工作坊成功举办
2014-11-14 02:00:12
11月9日上午,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4)工作坊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安中楼601室、610室成功举办。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Johann Peter Murmann教授带来了第一场工作坊“Longitudinal Case Studies: How to design, analyze, and publish them(纵贯案例研究:如何设计、分析并得以发表)”。Murmann教授从事纵贯案例研究已有20多年,报告伊始,他先回顾了之前主题演讲时所提到的核心观点——选择一个好的研究问题的重要性。随后,Murmann教授提出了如何做好案例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点。第一,做一个好的案例研究者就像做一个好的侦探。侦探必须知道哪些可能是关键的证据,并找出不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判断某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与侦探相似,为了对各种可能的解释加以甄别,案例研究者必须比旁人更了解自己案例的情境。理论有助于在寻找关键证据上提供指引性的假设,也有助于识别现有理论文献不能解释某一特别案例的不足。其次,至少需要2个以上的时间点以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模式。再次,研究问题决定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案例研究者们需要通过对优秀范文的分析,学习案例研究方法论。Murmann教授强调,在案例研究的各个阶段都要有及时的反馈,不断的反馈与批评才能将论文磨砺得精练与优秀。
11月9日下午,来自台湾大学的黄光国教授以“以多重哲学典范克服心理学本土化的五大难题”为主题进行了第二场工作坊。黄教授基于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对本土化心理学的关注和兴趣,总结了华人学者在构建本土化心理学理论的五大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他尤其强调了了解西方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哲学对华人学者论文研究与写作的重要作用。对于科学哲学,黄教授认为国人过于强调对西方研究方法论的学习,而忽视了西方科学哲学三段论中的其他两种思想的学习:即对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学习。对于科学发展史,当下华人学者因为对西方科学发展史了解致使研究显得空洞。基于此现状,黄教授总结了华人学者克服心理本土化需要解决的五大难题:意图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的学别、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化、心理学的文化包(Culture-inclusive)含理论、Pan文化维度(Pan-cultural Dimensions)以及文化系统之争、以及普适性心理与文化特殊心智的区别等。之后黄教授结合自己以及国内外知名学者的研究对这五大难题进行阐释。他认为,当代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应该用人类共同的文化解释文化特殊性,这一点尤为重要。黄教授呼吁,华人学者需要站出来构建本土化的心理学理论,用人类共通的知识体系解释本土化的现象,让国外学者接受,让华人学者理解。最后,黄教授,借用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醒在场的学者需要提高文化的敏感度,洞悉西方科学哲学的优缺点,与中华文化对接,反思、总结。
同时,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欧阳桃花教授作了题为“游弋于案例研究与教学案例”的第三场工作坊。欧阳老师首先以一个“十六字令”(荻,苇渡轻航浪下时,神光惑,九畹本无提)开始了她精彩的演讲。接下来,欧阳老师以对“摽有梅”的五种解读版本为引子,提出了人对案例解读的从低到高的“直观--理性--超脱”的三种境界。欧阳老师指出案例研究可以做到“一石三鸟”,即:一企多案,一案多用,一案多奖,并结合她的研究案例,更生动地阐释了“一石三鸟”的实现途径。尽管如今许多高校老师都面临着“教学、科研、社会工作等”的多重压力,欧阳老师认为“教=孝+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自我教育、为人师表”。接下来,欧阳老师还提出了教学案例与研究案例之间相互转换的关键要素:一是选择有趣的案例,二是从案例现象中提炼出关键概念,三是进行“剥洋葱”式的分析。最后,欧阳老师以她的诗作“茶性”结尾,与听众分享了她的研究心得。
紧接着,来自南京大学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的史有春教授作了题为“佩玉者顺行——案例开发与研究:启发他人、成就自我”第四场工作坊,与听众分享了他由玉器行经理的讲解产生的联想与感悟,史教授认为案例的开发与研究与传统的用玉观念有着相似的过程,案例的研究与开发也可以遵循着“爱玉、找玉、识玉、制玉、解玉、佩玉”四个环节展开。首先,要“爱玉”,要抱着刨根问底解剖个案、追求理论创新和寻求真理的动机,才能找到和开发出有价值的案例研究;第二,要“勤找玉”,通过广泛阅读、实地调研等多种途径,根据现有理论空白或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寻找个案;第三,要“会识玉”,筛选出具有“典型性、重要性、新颖性”的案例;第四,要“善制玉”,仅仅是判断目标企业是否值得进行案例开发与研究还不够,若要充分利用玉材把玉制好,甚至做到化腐朽为神奇,还必须尽可能掌握大量案例素材,明确要追求的成果层次;第五,要“能解玉”,刨根问底解剖个案,使案例更具有研究和实践价值;最后,要“常佩玉”,采取课程阅读材料、案例教学、案例分析比赛等形式启发他人、成就自我。史老师结合丰富的实践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佩玉者顺行的道理,以其幽默且犀利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